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杀(十五)-《元秀公主》
第(2/3)页
“那老内侍是要提醒六哥此事么?”元秀皱起眉,“但,任氏的来历,连我都是稍加打听便晓得,如今罗家虽然谈不上多么得势,好歹当年之人都在,难道会不提醒六哥?再说当年三哥还是陪着六哥去了罗府呢!”
丰淳眼神晦明,摇头:“那时候李俨年纪小,记得不清不楚是一个,另外那老内侍身处深宫,等闲也难打探到宫外的消息,等他听到后,倒是立刻想起了此事,他去行刺杨太妃,一来是把事情闹大,可使宫外得知!二来,却是在告诉李俨,事情与杨太妃一系有关,他也未必脱不了关系!后面这一条,那老家伙倒是猜对了,我原本是打算借着任秋一案,好生收拾李俨的,可不想……”说到这里,他忽然住了口,若有所思,元秀皱眉想了片刻,道:“任秋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孟光仪还为此遇了刺,可是真的假的?”
虽然在京兆府的大牢中任秋说他是因为王展出言不逊,而那莺娘偏生又帮着王展讥诮于他,盛怒之下才杀死了莺娘,但若是如此简单后面孟光仪遇刺之事却显得使人狐疑了,若是王展的话——任秋案前前后后压根就不曾提到过这位司徒,毕竟王展的身份资历放在那里,就是杨太妃一系知道了此事,也不愿意轻易招惹上太原王——在宫廷之中为难与顶撞王子节是一回事,王子节虽然是王家之女,可王展乃是太原王嫡支家主,这对父女看尊贵自然是女儿为上,但论起了真正的分量到底还是数王展,杨太妃一系可不蠢。
孟光仪的上书解释此案没有提到王展也不奇怪,那时候正是王子节与丰淳和好之时,丰淳因王子节从罗美人生前老内侍忽然意图行刺杨太妃反而身死之事中,推测出了那老内侍分明就是欲要传讯警告琼王——此举勾起了丰淳对于辅佐宪宗皇帝的文华太后的追忆,加之王子节与丰淳在宪宗一朝过来也是一路彼此扶持过的,丰淳虽然因为昭贤的缘故对她颇有迁怒,可自己心里未尝不知自己这迁怒,一旦愧疚起来,自然是想方设法的弥补,就连既是新人又生得美艳的裴氏都被排挤到了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丰淳自然要给皇后面子。
不过元秀倒是想明白了为什么王子节在杨太妃遇刺之事上如此警觉,想来也是因为王展牵扯任秋案——甚至就是造成了任秋案的直接原因,先前她在宫里不得宠,加上多年无所出,宫里当时又已经进了同样出身世家、在丰淳面前毫无心结的韦华妃,又有一个世家庶女但美貌艳丽的裴氏,丰淳对昭贤太后怨恨之极,一个不小心,王子节或许不至于如高宗元后那样被废弃,但处置六宫之权说不定就要被分给华妃之流,对于任秋案自然也是极为上心。
任秋与任氏的身世对于长安权贵来说都算不上秘密,不过碍着皇家的面子并齐王妃长孙明镜的娘家不去提罢了,何况王子节身为中宫之主,对宫闱中事最是敏感,所以那老内侍借着旧主与杨太妃之间的恩怨以死提醒琼王,却还是被她察觉了。
王子节这边且不去多言,任秋案起得轰轰烈烈,闹得坊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最后却还是只判了任秋一人,虽然坊间因此认为天家公正无私,可相对于其先前迅速传遍坊间的声势来说这个收场委实是太过草率了。
如今丰淳又等于是承认了原本是有意借任秋案对付琼王的,而任秋案始终没有涉及到琼王不说,至今琼王还好端端的住在了琼王府里,显然那老内侍之一死还是有了效果的,到底琼王还是化解了丰淳这一计。
这并不奇怪,当时杜家似在对着丰淳步步退让,可是如今杜青棠重掌大权,元秀已经知道,这件事中,杜青棠或多或少怕是也是出了主意的,毕竟琼王年纪比丰淳还要小些,他当初受宪宗之宠,又被视做可能将丰淳赶下储君之位的人选,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王妃陶氏乃是杜青棠的外甥女,有这么一重关系,又回到了长安,琼王岂有不寻杜青棠求助的道理?
丰淳阴着脸郑重的思索着什么,却忽然一甩袖子,淡淡道:“没有什么,我想起来了,这兴庆宫你陪着昭贤住了好几年,想来此处你比我更熟悉一些,也没什么好看的,回兴庆殿吧。”
第(2/3)页